1840年鸦片战争后,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将魔掌伸向中国,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,割地、赔款、通商、掠夺,无所不用其极。伴随着经济侵略,文化渗透也接踵而至。
面对民族生死存亡的严峻形势,中国人民奋起反抗,知识阶层苦苦求索救国图强的措施。社会在变,人们的思想在变,为社会服务的艺术也不能不变。美术之变,首先集中在被迫辟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和广州,后来形成“海派”和“岭南派”,成为近代中国美术的先声。
海派与岭南派
海派,泛指近百年活跃在上海一带的画家群,有的居住在上海,有的则居住在上海周围,时常去上海卖画。画家云集上海之后,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,扩大影响,有些志同道合者组织画会,定时聚会,切磋技艺。近代海派的绘画活动,应以赵之谦为开山祖,三任、蒲华、虚谷为中坚,吴昌硕为殿军。影响所及,至今不衰。此外如吴友如的《点五斋画报》,对普及美术,揭露社会黑暗,宣传反帝爱国等方面,作用很大,普及面是其它画种所无法比拟的。
一、海派先声赵之谦
二、海派中坚三任
三任指任熊、任薰、任颐。其中尤以任颐最为著名。
任熊(1820-1886年),字渭长,浙江萧山人。工画人物,继承同乡陈洪绶传统,色彩鲜艳古硬,多强调装饰性;有的直以色彩点染,清淡明快,如《姚燮诗意图》中的“何以蜻蜓红,但媚水阴蓼”“织禽烟翡下,小草兔丝多”。他创作的《於越先贤列传》、《列仙传》、《高士传》、《剑侠传》人物画巨作,经蔡照初木刻成集,广为流传。已克服文人画不着人间烟火的缺憾。
任薰(1835-1893年),字阜长,任熊之弟。他的画风仍然是继承陈洪绶传统,长于花鸟、人物及大场景,强调装饰意味。如《红叶秋图》、《竹窝图》、《仙山楼阁图》等,线条拙实,树冠如图案。
三、岭南派
思考题:
名词解释:海派与岭南派